7月的重庆,烈日如炙。连续多日的高温红色预警下,地面温度突破50℃,市民纷纷躲进阴凉处避暑。而在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公司承建的重庆职工会计专科学校迁建项目配套道路工程工地上,机械轰鸣未歇,建设者们正顶着热浪冲刺--他们用错峰施工的智慧避开高温“烤”验,用防暑降温的“凉策”守护安全,用全力以赴的激情推进工程,在滚烫的地面上浇筑着民生工程的进度。
“错峰施工”:与高温赛跑的智慧
“正午停工、早晚大干”,是项目部应对高温的核心策略。为避开10:00-16:00的高温时段,施工时间调整为凌晨5点至上午10点、下午4点至夜间10点,既降低人员中暑风险,又让施工效率“跑”了起来。凌晨5点的工地已见忙碌:作业工人正蹲在检查井旁砌筑砖块,汗水顺着安全帽带滴落,却丝毫没影响手中的动作。这个时段完成的工程量占当日总量的60%,为全天进度打下基础。
夜间的工地则成了机械作业的主场:2台挖掘机、1台钩机、1台压路机、7台自卸车等10余台设备有序运转,土方开挖、回填、碾压等作业在灯光下推进。相比白天高温时段,夜间机械作业效率提升20%;而到了晚上10点,所有设备准时停工--在抢进度的同时,文明施工的底线始终坚守。
“凉策护航”:高温下的安全防线
“宁可慢一点,也要保安全。”项目部将施工安全放在首位,密切关注高温预警信号:红色预警期间必要时全面停工,橙色预警时强化现场防护,同时提前制定中暑急救演练、就近医院联络等应急预案,让安全防线更牢固。在工地现场,“降温福利”随处可见:临时遮阳休息区里,清凉饮料、藿香正气液等防暑物资随时供应;洒水车定时往返作业,雾炮机不断喷出细密水雾--不仅将作业面温度降低3-5℃,还减少了地面热辐射和扬尘,让工人在相对凉爽的环境中施工。
“刚喝了绿豆汤,现在身上舒服多了。”一位正在休息区补水的工人说。这些细致的保障,让高温下的施工多了份安心。
“热”情担当:基建人的硬核坚守
高温挡不住进度,更挡不住建设者的担当。项目党员先锋队和项目部骨干带头值守,施工员日均步行2万余步巡查现场,根据气温和工人状态动态调整计划:露天作业分时段调度,隐蔽工程和机械作业优先推进;安全员则紧盯现场,加强高温安全交底,一旦发现工人身体不适,立即安排休息或暂停室外作业。为避免高温影响整体进度,项目部还做足“后勤功”:施工日志、影像资料实时整理,确保进度计量完整,加速回款跟进;工资发放实行专户管理,100%按合同约定到账,让工人干得踏实。
“湿透的工装是我们的‘勋章’。”项目负责人说。团队正发扬重庆建工市政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在高温中守住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平衡。
民生工程:进度与温度双推进
据了解,该工程包含1条主干路、2条次干路,总长约1930.36米,涵盖道路、排水、照明等多项内容。目前,土石方开挖完成87%(14.2万立方米),回填完成83%(5万立方米),排水工程沟槽开挖2000米、检查井浇筑40座,各分项工程正按计划推进。
“我们要让这条路不仅‘通’得快,更‘建’得暖。”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部将持续优化错峰施工,在保障人员健康的前提下冲刺关键节点,确保工程早日通车--既兑现民生承诺,也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达标。
烈日下的身影仍在忙碌,建设者的汗水滴入泥土,终将凝结成市民脚下的坦途。这既是高温中的奋斗画卷,更是新时代基建人用担当书写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