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九龙坡区持续高温,上午九点之后户外气温直逼40℃,地表温度更是超过50℃。当市民躲在空调房里避暑时,有这样一群人正钻进闷热的电梯井道、趴在滚烫的轿厢顶部,在方寸空间里与高温“硬碰硬”——他们是九龙坡区的市政电梯维保工人,用汗水守护着步行街、商圈、人行天桥、过街地通等公共场所里每一部电梯的安全运行。
“叮——”上午10点,水碾北天桥2号电梯突然出现运行异响。接到报修电话后,电梯维保工程师沈振好师傅和同事刘涛带着工具箱迅速赶到。打开位于顶楼的电梯机房,热浪夹杂着电机运转的热气扑面而来,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高达45℃。“机房是密闭空间,电机散热加上高温天,里面就像个蒸笼。”沈师傅一边擦汗,一边熟练地打开控制柜检查线路、检查门锁装置、限速器、导向轮……不到5分钟,橙色工装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
排查完机房,他们又钻进电梯轿厢顶部。这里空间不足1.5米,人只能半蹲或弯腰作业,头顶就是被太阳晒得发烫的轿厢顶板,手一碰就能感受到灼痛感。“电梯运行的核心部件都在这儿,一丝一毫不能马虎。”沈师傅手持专用工具,逐项检测限速器、导向轮等部件,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滴落在金属部件上,瞬间蒸发成水汽。
在杨家坪步行街立丹天桥大洋侧自动扶梯井道旁,电梯维保工程师刘涛师傅正在对井道内的梯级链条进行润滑。井道内空气不流通,闷热得像个大闷罐,他每隔10分钟就要探出头透口气,喝口水补充体力。“高温天电梯故障率会上升,尤其是老旧电梯,零部件容易因热胀冷缩出现卡顿,必须加密检查频次。”刘师傅说,入夏以来,他们班组积极落实维保和修理制度,在保证维保频次的基础上,维修小分队加大巡查,每天平均要跑20个点位,平均下来,每人每天在高温环境下作业近6个小时。
“最考验人的是中午和下午,轿厢顶部简直能‘烤鸡蛋’。”从事维保工作6年的沈振好师傅笑着说,夏天作业时,他们每人每天要喝掉5升以上的水,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上面的盐渍结了一层又一层。但每次听到电梯恢复平稳运行的“叮咚”声,看到市民安全乘坐的样子,就觉得这点辛苦不算啥。
高温仍在持续,九龙坡区的电梯维保工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他们穿梭在城市的楼宇之间,钻进一个个闷热的“铁盒子”,用精准的操作、细致的检查、及时的抢修,为每一部电梯系上“安全绳”。这些高温下的身影,是城市运转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用汗水诠释着责任,守护着千万市民的“垂直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