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重庆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重庆科技馆B区二楼多功能厅举行。此次活动由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国资委联合主办,重点表彰了我市创新争先行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其中,重庆建工集团首席专家、市政交通公司总工程师杨寿忠荣获“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深耕桥梁一线,领衔重大桥梁工程建设
作为重庆建工集团特大型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的首席专家,杨寿忠建桥30年,作为技术负责人16年,扎根桥梁技术研究,钻研前沿技术,攻克技术难题。从重庆长寿长江大桥到双碑嘉陵江大桥,从水土嘉陵江大桥到海南杨浦大桥,十余座重大桥梁工程都留下了他攻坚克难的身影。
在技术攻坚征程中,杨寿忠面对重庆双碑大桥单索面曲线宽箱梁斜拉桥施工中“单索面、超宽、超重、曲线非对称节段”难题,他首创了“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体系”及配套工法,在安全性与承载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相关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果成功转化为国家级工法,应用于双碑嘉陵江大桥建设,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助力大桥一举斩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此外,他还破解斜拉桥非对称曲线梁段悬臂浇筑平衡控制难题,实现绿色施工;形成跨海复杂地质100米级超深桩基施工系列工法,在海南杨浦大桥完美落地;研发超小间距双肢墩柱整体模板、大吨位钢箱梁整体吊装技术等特种施工装备与工艺,为复杂桥梁施工提供“硬核”解决方案。
科研实践双驱,构建丰硕成果体系
杨寿忠深谙科研与实践融合之道,成功搭建起一套完整且极具价值的成果体系。著作与标准编制方面,他为《新编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供稿21万字,主编国内首部关于钢围堰的地方标准-《钢围堰技术标准》(DBJ50T-300-2018)。
知识产权领域,他同样收获满满,已揽获5项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工法与论文创作上,2部国家级工法、10余部省部级工法和19篇学术论文,见证着他的智慧结晶。在科技奖励赛道,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摘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与项目更是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集体奖等重磅奖项,主持项目多次将重庆市巴渝杯、国家优质工程奖收入囊中,为桥梁工程领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勇挑行业重任,彰显国企担当风采
杨寿忠不仅是技术尖兵,更是行业发展的引领者。他曾任重庆市桥梁协会副会长、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同时受聘为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首席质量专家、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第二届应急管理专家建设组副组长。这些身份赋予他更广阔的舞台,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标准制定、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他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贡献卓越力量。
此次杨寿忠荣获“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既是对他“扎根工程一线、矢志创新”精神的最高褒奖,也充分彰显了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公司在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领先地位,更展现出重庆科技工作者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与时代风貌。
面对这份荣誉,杨寿忠表示:“感谢政府的支持与认可!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创新创业人员的重视,更是对投身科技创新领域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杨寿忠目光坚定,将以市政交通“三特精神”为指引,带领团队加速技术攻关,用创新成果为科技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