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满足人民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等新需求新期待,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推动各地积极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活动场地,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公园多元服务功能。在1年多的探索中,江苏省结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乐享园林”省政府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一体部署;各地因城施策,不断促进公园绿地与城市生活有机融合,积极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让公园绿地从“敞开来”到“活起来”。
共享空间绿地“拓维度”
在苏州市独墅湖东岸白鹭园,每到赏花时节,马鞭草、粉白玫瑰等恣意绽放,如梦如幻。人们在这里搭帐篷、休闲游憩,这里也是户外婚纱摄影的优选地。
近年来,苏州市将工业园区作为临时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区,推动18处共98公顷闲置地、待开发地覆绿并开放共享,设置帐篷区、简易足球场等,盘活闲置空间,满足市民亲近草坪、亲近自然的美好愿景。2023年6月,《江苏省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确定13个设区市和20个市(县)为省级试点城市,着力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绘制并发布首批开放共享绿地清单和地图,形成全民乐享生活、高频使用的“城市客厅”绿地网络。
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江苏省组织各地进一步梳理已经开放共享的现有绿地以及有条件开放共享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滨水与沿路空间等增量空间,以空闲地、可供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和林下空间为主要载体,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地、畸零地、高架桥下等存量空间,推动单位庭院、封闭绿化带、临时绿地等开放共享,拓展原有空间使用方式。
共享时间生活“更多彩”
晚上7点刚过,南通市滨江体育公园里,已有不少市民在散步游玩。柔软的白沙滩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草坪广场上,露营野餐的人们吹着晚风,无比惬意……“这边比较热闹,24小时对外开放,晚上特别适合带孩子来玩”正在公园“遛娃”的市民李先生说。
近年来,江苏省各地积极打造“全时段、全龄段”公园绿地,因地制宜于早晚、工作日、周末等各时段植入丰富活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音乐节、露营节、风筝节、集市等,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其中,连云港市结合传统节日,在星海湖公园举办小满水上音乐会,在月牙岛公园举办端午露营生活节。
共享需求场景“活起来”
公园绿地承载着改善生态、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是群众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各地采取适度调整、功能植入、设施配套等方式,融入“乐享场景”。
结合全省“身边的自然乐享的园林”摄影和微视频征集、“公众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实践项目”社会投票等活动,分析群众关注和喜爱的绿色空间类型和特征,根据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区位选址、周边人群特点和配套服务设施调研情况,因地制宜完善开放共享区域配套服务设施,鼓励增加交互性强的户外智能健身设施、智能公共服务设备等,增强公众参与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注重融合城市其它功能空间,体系化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对街头、边角地等小微公共空间进行“针灸式”微更新,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图书馆、地铁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周边建设开放共享绿地,实现与城市健身、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圈的衔接,提升公共空间活力。利用公园绿地,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因地制宜植入党建、文明创建、法治等元素,形成特色主题。设置休憩驿站、城市书房、花艺馆等,结合群众需求提供游憩、交往、阅读等特色服务空间。沛县根据公园服务半径和周边群众需求,实施“公园+”,在公园绿地中,融入地域文化、运动健身、社会交往、阅读科普等公共服务功能,植入“歌风书房”等,形成区域特色品牌。